在全球航運產業進入低碳及合規新時代下,航運業界需要大力推進生物燃料及可持續船用燃料布局,加快全球網絡擴張,並積極應對法規變革和地緣政治風險。面對複雜的經營環境,CBL International Limited(納斯達克:BANL)今年上半年繼續擴張業務版圖,船用燃料銷量持續增加,毛利率亦錄得按年改善。萬利集團 CBL International Limited 投資者關係及公共關係總監 趙慧 在接受新城財經台《企業藍圖》上市公司專訪的時候指出,CBL的未來規劃聚焦於三個方面,包括擴大服務網絡、增加銷售量和整合可持續燃料解決方案。另外,隨著國際法規的不斷出台,趙慧預計,未來市場對可持續燃料轉型的需求會愈來愈大,集團會繼續積極探索LNG及甲醇等代替燃料,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IMO)和歐盟日益嚴格的減碳減排要求。(撰文:朱明亮)
CBL International Limited是萬利集團旗下的上市實體,集團作為一站式燃油供應服務商,通過各地的實體供應商,為船舶提供燃油加注服務,目前業務遍布亞洲及歐亞區域,例如比利時、中國內地、香港、印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毛里裘斯、巴拿馬、菲律賓、新加坡、台灣地區、泰國、土耳其和越南,共覆蓋65個港口。
在2025年上半年,CBL銷售收入按年下跌4.4%至2.6517億美元,主要原因是燃料價格下跌,但銷售量增加,主要原因是集團的網絡擴充並且贏得新客戶和擴展至非集裝箱班輪及生物燃料,故此集團的毛利率其實錄得按年增加,從2024年上半年的0.98%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1.02%。
趙慧指出,集團採用輕資產的運作模式,核心競爭力在於與供應商的關係精密,可以提供高效的運作、優質的服務以及優惠的價格。今年上半年儘管收入下跌,但實際上燃油銷量按年增加10%。特別是生物燃料領域,CBL的銷售增長更為明顯,上半年生物燃料領域的銷售金額增長了154.7%,銷量上升189.5%。

低碳及替代燃料策略
趙慧解釋,生物燃料領域增長是因為低基數,不過實際需求仍然很大,目前集團在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核心港口供應B24生物燃料,並且早已獲得國際認證,因此令客戶對集團提供的生物燃料更有信心,亦更容易進入生物燃料高端市場。CBL提供的B24生物燃料包含76%的常規燃料和24%的食用油甲酯,與傳統的船用燃料相比,可減少20%的溫室氣體排放。
諮詢機構Exactitude Consultancy預測,由於對生物燃料的需求預計將急劇攀升,綠色船用燃料市場在2023年至2030年期間的複合年增長率達50.4%。
趙慧表示,CBL會積極探索LNG和甲醇等替代燃料,幫助客戶和船東應對國際海事組織(IMO)和歐盟日益嚴格的減碳減排要求,儘管目前生物燃料在總收入的佔比還比較小,但隨著國際法規的不斷出台,預計未來可持續燃料轉型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拓展航線尋找新客戶
除了增加生物燃料、整合可持續燃料解決方案外,CBL集團捕捉增長動力還包括擴大服務網絡。
由於國際局勢的變幻,今年上半年紅海事件衝擊全球航運業界,加上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尚未消除,航運業界都要有解決方案應對。鑒於紅海局勢持續不穩定,上半年已經有船隻繞道好望角,因此更改航道亦帶來燃油服務的需求增加。
趙慧指出,亞太地區是CBL的核心市場,選擇港口的原則就是跟隨客戶需求,特別是國際航運公司所在的航線需求。例如為了應對紅海局勢變化,CBL就進入了歐洲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衛普(ARA區域)、非洲的毛里求斯和中美洲的巴拿馬等新地點。

通過把握亞洲區內及歐亞之間替代的貿易航線上增加的需求,使CBL能夠有效應對地緣政治動盪,尤其是在紅海及中東地區,趙慧補充,未來CBL會採取雙線並行的策略,一方面繼續深耕亞太和歐洲傳統市場,另一方面則開拓新興市場不錯更多機會。因為CBL的一站式服務具備競爭優勢,她認為集團不僅是向船舶提供燃油,還會幫助客戶處理貿易信貸等,幫助客戶改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