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晶泰蓄勢大爆發 小心錯失AI 20年黄金期

16-09-2025
a20250917bb

從業務發展及成長軌跡來看,晶泰科技(2228)似2010年的TESLA,以及2005年的騰訊(700),股價上升空間可想而知。ChatGPT發布不久,我們仿佛看到了類似物種大爆發的盛景。人類理解它的速度,似乎已經跟不上它進化的速度了。2025年8月,ChatGPT的母公司OpenAI 在其正在進行的400 億美元融資中籌集了83 億美元的新資本,估值達到3000 億美元。在全球人工智能企業來看,晶泰科技(2228)無疑是生物版「ChatGPT」,其高門檻及稀缺性特點,勢能驅使其業務進入10-20年的黃金增長時段,長線來看,股價具備10倍上升潛力。

唔講其他,讓我們先看晶泰科技(2228.HK)的定單。在2025年8月5日,晶泰宣佈與DoveTree完成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59.9億美元)的管線合作簽約,並已收到協議約定的首付款約4億港元(5100萬美元)。根據協議條款,晶泰科技與DoveTree就多款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大分子及小分子創新藥資產達成合作,並將針對一系列DoveTree指定的靶點進行新藥研發,DoveTree獨家享有相關藥物全球範圍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作為回報,除首付款約4億港元(5100萬美元)外,晶泰科技還有權獲得約3.85億港元(4900萬美元)的進一步付款,以及金額達約462億港元(58.9億美元)的潛在裡程碑付款及銷售分成。此次合作創下人工智能(AI)+機器人新藥研發領域訂單規模的新紀錄。

現在有了定單,那麼晶泰要分幾多年入帳呢? 在醫藥界有一個「雙十定律」:一款創新藥從啟動研發到上市,平均成本超過10億美元,研發時間超過10年,且約90%的藥物會在臨床試驗階段失敗。 但是,晶泰科技是AI for Science稀缺標的,顛覆研發范式打開巨大市場空間,其通過技術的變革,重塑藥物研發的生產力范式:公司以「量子物理、人工智能(AI)、雲計算、機器人實驗」等前沿技術助力生物醫藥、材料科學等,垷在是化學研發范式革命的全球引領者。

晶泰科技於2014年由一群麻省理工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成立,運用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和雲超算等最新技術,開發出能提升藥物研發效率、正確率和成功率的智能算法。2025年5月21日,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接受中國基金報訪問,表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算法、算力及規模化的機器人系統,從項目開始到進入臨床一期,晶泰科技的AI藥物研發的平均時間較傳統CXO能平均縮短約一半的時間。而且,隨著算法的動態調整、不斷進化,效率還在穩健提升,對實驗量的依賴持續降低,未來有望節省90%的研發時間,並提高研發的成功率。比方,傳統方式往往需要兩個月到半年才能完成新藥晶型預測,但晶泰科技的算法可以將這個時間縮短至兩周以下。如此一來,新藥研發所需的時間就能從頭開始大大縮短。

再舉例說明,COVID-19 期間,晶泰僅用六周時間便幫助輝瑞完成口服藥晶體結構預測,使輝瑞新冠藥 Paxlovid 提前 6 個月上市。又如,公司與希格生科合作開發的全球首款AI賦能的瀰漫型胃癌藥物在6個月內實現中美雙IND獲批,並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同時斬獲FDA孤兒藥認證與快速通道資格,大幅提升開發效率。從上述資料估測,晶泰估計可以在五年內(較傳統CXO的10年,平均縮短約一半時間) 完成DoveTree總訂單規模約470億港元(59.9億美元)的管線合作簽約,粗略按五年平均入帳估計,每年約6億美元,折合每股1.17元,配合有生物版「ChatGPT」,高門檻及稀缺性特點,市盈率可以媲美當年的騰訊(00700.HK)。因此,晶泰估計是AI智能時代的騰訊,股價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量子物理」就是晶泰打出的一張牌

晶泰是AI制藥獨角獸:「量子物理」既是標簽,又是未來。目前,晶泰使用 AI+機器人與物理模型結合,打造行業獨有的「高通量實驗-高質量數據-高智能模型」飛輪。在算法方面:截至2024年6月, 公司構建了超過 200 個人工智能模型,用於全面評估化合物的關鍵特性,並在基於量子物理的計算算法中嵌入這些模型,以提高計算效率和准確性,當中包括公司已積累分子生成模型 XMolGen、晶體結構預測模型 CSP、自由能微擾算法 FEP、三元復合物結構預測模型 Xmodel、自由能結合模式預測模型 Xpose、蛋白質復合物結構預測模型 XtalFold 等超過 200 個 AI 垂類模型,並在持續豐富儲備,而該模型主要優勢包括: 1)人工智能與物理模型結合: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統結合物理模型,能夠提升高通量數據分析和情景評估的准確性和效率。公司利用這些模型進行活性和 ADMET 特性預測、新藥及材料骨架設計、新結合口袋發現和結晶傾向等研究,並提供一個包含數百億分子的訪問庫,促進新模型的開發。2)公司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於小分子和蛋白質設計:公司的算法不僅可以復制專家設計的分子,還能啟發專家產生新想法。公司的 ProteinGPT 是一個主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類似於 ChatGPT ,能夠在研發過程中自主決策。

干濕實驗閉環, 數據壁壘構造護城河。根據公司2025年3月公布的信息,晶泰司虛擬數據已包括: 1) 1650萬高精度量化數據;3) 10萬+分子力場參數;3) FEP數據約50萬分子對,靶標150+ ; 4)蛋白軌跡為 3 ×10 ⁹ 幀。實驗數據 已包括: 1)覆蓋 80% 藥化常用反應類型; 2)機器人每月積累20+萬條反應過程數據;3)自建 20+ 種 AI 反應性/實驗條件預測模型;4)自建 UV 譜圖預測模型和基於 LCMS 譜圖的產率預測模型。

在數據方面:2024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David Baker 表示「數據是 AI 科學進步的瓶頸」, 公司擁有規模、先進程度領跑全球的自動化實驗室,可以實現提升數據收集能力 40 倍,已覆蓋超過 80%的常見藥化反應類型,每個月可以積累 20+萬條化學合成過 程數據。 以「高質量數據」為核心的垂直領域 AI for Science 模型將成為顛覆性力量。具體而言: 公司的機器人實驗室平台 7×24 小時進行實驗,高速地積累「高質量數據」,這些數據被 用於訓練各類 AI 模型,用於包括靶點解析、合成策略推薦、虛擬篩選、合成反應結果預測、專利搜索及結構化地整理數據等環節。

晶泰的顛覆性AI可助力藥物研發轉型升級,通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數據等技術對化合物結構、作用機制、藥效等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實現快速精准預測靶點、篩選化合物分子和預測化合物性質。AI賦能藥物發現可將研發周期平均縮短1/2-2/3,降低10%的研發資金投入,同時提高新藥研發的成功率,故此深受國際大型醫藥企業垂青。

晶泰科技:ProteinGPT

晶泰科技自主開發了大分子藥物 De novo 設計平台 XuperNovo®,該平台包含了一系列大分子藥物從頭設計策略,其中一款策略在內部被稱為「 ProteinGPT 」,其技術路線與 ChatGPT 相似,可以一鍵生成符合要求的蛋白藥物。目前,晶泰科技與超過300家全球領先藥企合作,其中前20大藥企中的15家,並支持約500個藥物研發項目。

晶泰合作新藥管線進展順利,新材料等領域客戶持續拓展。 現在,多條公司合作管線進展順利,其中 SIGX1094 是晶泰控股與希格生科合作研發的基於「類

器官 +AI 」藥物研發平台開發的核心產品,主要用於治療彌漫性胃癌及其他晚期實體瘤,SIGX1094 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 FAK/SRC 雙靶點抑制劑 ,目前 進入 一期 臨床階段,獲得 FDA 孤兒藥、快速通道認定。同時, 公司合作對象已涵蓋新能源、新材料、農業及化工領域,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其中, 2024年8月, 晶泰控股與協鑫集團的合作為期5年、總合作金額約 10億元,將持續貢獻公司營收。

最後,政策紅利驅動短期增長,客戶留存與孵化公司驅動中長期增長。近年來國家及各地政府對 AI 、機器人的產業應用持續關注,公司產品涉及 AI+ 、 機器人的醫藥、材料等領域應用,可充分受到政策紅利帶來的機遇,迎來快速增長。後期隨著客戶持續留存以及孵化公司管線順利推進,公司中長期增長天花板有望進一步打開。

著名專欄作家、前《經濟日報》投資版首席記者、《新報》高級記者,於港股市場浸淫多年,基本功紮實,擅長捕捉市場大趨勢,對專門行業板塊常有獨到分析,喜好捕捉中小型潛力股。賀升老師希望藉此專欄能與大家分享,共同發掘投資機遇。
賀升